今天分享的是:2024中国建筑业环境、社会和公司治理(ESG)研究报告
报告共计:172页
ESG重塑中国建筑业:从绿色工地到责任供应链
在“双碳”目标推动下,环境、社会与治理(ESG)理念正深刻改变中国建筑业的传统发展逻辑。一份最新行业报告揭示,建筑业作为碳排放“大户”,正通过绿色转型、供应链重塑与治理升级,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。
一、建筑业ESG进入政策加速期
2024年成为ESG监管的关键年份。沪深北交易所发布《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》,要求部分上市公司2026年起强制披露ESG信息;财政部联合九部委推出《企业可持续披露基本准则》,建立全国统一标准框架;北京、上海等地政府更率先发布区域ESG行动方案,明确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率超70%。
建筑企业面临三重压力:
环境合规升级:碳排放监测从范围1、2延伸至供应链(范围3)
社会责任强化:保障工人权益、社区沟通成为必答题
展开剩余82%治理架构重构:94%头部企业设立ESG专责部门
二、企业实践揭示转型价值
在《财富》中国500强建筑企业中,77.3%已发布ESG报告,头部企业行动尤其积极:
绿色技术突破:中国交建研发低碳混凝土,碳排放降低40%;中国建筑推动近零能耗建筑,80余项目应用新型节能技术
供应链责任管理:中国化学建立供应商“白名单”,淘汰高污染分包商;中南集团推行材料循环利用,废料转化率达99%
人本理念落地:隧道股份实施“职业健康护照”,覆盖10万建筑工人;广东建工设立企业年金,保障农民工养老权益
这些实践正转化为实际效益:采用绿色设计的项目融资成本降低0.5-1.5个百分点;应用BIM技术的工程事故率下降30%。
三、国际经验的本土化启示
全球建筑业ESG实践提供重要参考:
法国万喜的治理革命:将碳中和目标写入公司章程,2030年减排路线图对接巴黎协定
瑞典斯堪斯卡的低碳建造:采用大体积木材替代钢筋混凝土,单个项目减碳6%
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:首创动物迁徙通道,21公里生态隔离网保护生物多样性
这些案例证明:ESG并非成本负担,而是技术创新的催化剂。如尼泊尔博克拉机场项目,通过安装除尘设备带动当地建材业升级,实现环保与经济的双赢。
四、工程项目成ESG落地主战场
建筑业ESG的核心突破点在项目端:
全生命周期管理:浙江建投推行“设计-施工-拆除”碳追踪,从源头控制排放
社区融合创新:巴基斯坦橙线地铁设立文化调解员,化解宗教习俗冲突
数字赋能:中国电建开发“双碳管理平台”,实时监控千余工地能耗
特别在交通基建领域,《公路运营项目ESG评价指南》首次建立四级指标体系,将耕地保护、生物多样性等纳入评估,填补行业空白。
当上海的建筑工地上太阳能板为塔吊供电,当云南的桥梁工程为候鸟保留迁徙走廊,当新疆的工地课堂培养出首批女性焊工——这些场景正在勾勒建筑业的新图景。ESG已不仅是监管要求,更成为重塑行业基因的变革力量。未来十年,能否将ESG融入价值链全流程,将成为建筑企业分化的重要分水岭。
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
报告共计: 172页
中小未来圈,你需要的资料,我这里都有!
发布于:广东省